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五年。面对国内外多重考验叠加的复杂环境,公司紧紧围绕甘肃电气集团发展战略,以党建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市场开拓、改革攻坚、安全质量五大重点发力。五年来,公司经营指标稳中有进,企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为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党建引领领航,红色引擎持续赋能
公司党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公司党委以“第一议题”制度深化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关于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走深走实。通过集中学习与研讨交流、党课宣讲与读书班相结合的方法,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修订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重大决策事项清单》《三重一大制度实施细则》,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确保企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00余人。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健全“能上能下、奖优罚劣”的晋升与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落实组织工作制度为抓手,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圆满完成党委及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制度,扎实开展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严肃党内生活。各级党组织严格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思想政治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以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在国家及省级主流媒体刊物发表新闻报道50余篇,不断增强企业传播力影响力。完成省委巡视整改任务,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规范召开职代会、签订集体合同;深入实施职工住房保障、职工体检、职工餐厅卫生等,推动民生工程落地见效;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统筹推进企业疫情防控和职工健康保障工作。以产业振兴为引领,累计投入资金31.45万元,统筹推进乡村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为积石山、榆中县灾区捐款3.4万元,助力灾后重建,彰显企业社会担当。

营销体系革新,市场版图持续扩容
“十四五”期间,公司打破传统营销模式桎梏,从队伍建设、政策改革、市场拓展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起覆盖全国、链接国际的营销网络。建强队伍筑牢根基。2021年起,在公司统筹推动下,从零搭建专业化营销团队,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培育本土骨干+优化梯队结构”模式,形成老中青结合的稳定团队,划分华北、西北、中南三大销售大区,为企业自主订货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薪酬改革激活动能。全面推行“基薪+绩效+提成”薪酬制度,彻底打破“大锅饭”式激励壁垒。改革成效显著,长控公司自主订货占比从2020年的48%跃升至2024年的88%,成功实现效能转变。双向拓展打开格局。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走出去”布局海外业务。2021年以来,长控公司累计完成印尼OBI项目和北加里曼丹岛电解铝等出口项目7050余万元,其中直接出口2759万元,国际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攻坚国内重点市场,与金川集团、宁波力勤、中阳钢铁、贵州开磷等上下游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高质量完成中川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宁夏宝廷新材料、内蒙古博源银根化工、乌审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山西中阳钢铁、新疆嘉国伟业等国家和区域重点项目供货,填补新疆、山西、宁夏等区域市场空白,实现订单“零突破”。

科技创新赋能,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公司紧扣“中低压成套设备、智能化元器件、智能母线系统”产业定位,构建“体系+人才+项目+合作”创新生态,科技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完善体系夯实基础,建立规范的科技研发评估机制,修订完善《科技研发项目计划管理》《专利管理》等制度10余项,依托省级技术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平台,确保R&D投入比例不低于4%,为主导产品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提供制度与资金保障。人才梯队凝聚智慧。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现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陇原人才3人,正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1人,形成“高端人才引领、中坚力量支撑”的人才结构。项目攻坚成果丰硕。聚焦智能低压成套设备、新型储能等前沿领域,完成智能低压开关柜、CCZX系列智能母线槽等12项新产品研发,其中CCFX系列密集型母线槽获“陇字号”品牌认证;“十四五”以来累计研发新产品16项,获授权专利34项,技术积累持续增厚,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与兰州理工大学、施耐德电气等高校及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联合研发氢能源燃料电池系统、CCTK1型多功能控制器等创新产品,推动先进技术转化落地;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地位持续巩固。

生产管理升级,运营质效持续优化
公司以制度改革、信息化建设、智能化改造为突破口,推动生产环节提质、降本、增效,实现从传统制造向高效生产的转型。薪酬与班组改革双发力。摒弃“万元产值核算”旧模式,引入“回路核算”机制,充分激发一线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合同订单波动特点,将工序制班组改为“混装型班组”,提升柔性生产能力,减少生产停滞时间,生产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截止到2025年9月实现工业总产值27.15亿元,产值产量不断突破新高。信息化赋能计划管理。搭建以ERP系统为核心的生产管理平台,实时监控采购、库存、物料需求等关键数据,避免计划与生产脱节;结合合同交期、库存动态科学制定生产计划,确保生产任务高效有序执行。智能化提升物料管理。推进辅材辅料限额配送,建立产品标准化数据库;完善自动化仓储体系,优化铜排、母线槽等核心物料分拣配送流程,实现WMS与ERP系统数据协同,物料管理全程可追溯、流程更规范。

安全质量筑基,品牌口碑持续夯实
公司构建全流程安全质量管控体系,以高标准守护生产安全、筑牢产品品质,持续夯实品牌口碑。圆满通过审核保留“甘肃省质量管理奖”,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危险源清单式管理与风险分级管控,重大隐患整改率、隐患排查覆盖率均达100%;完成产业园消防“三系统”升级改造,联合消防部门常态化开展培训演练,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依托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售后的全流程质量管理机制,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95%、客户满意度≥90%;顺利通过3C强制性认证,获有效认证证书74件、自我声明83件,产品合规性与可靠性持续提升。新增热缩烘道设备、改造聚酯薄膜封切机,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一致性;更新先进检测设备,建立自检、互检、终检三级检测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全程可控,以高品质赢得市场信任。
深化改革攻坚,发展动能持续集聚
公司聚焦组织架构、资产优化、成本管控等核心领域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释放发展活力。规范实体运营。先后成立母线槽事业部、工程技术分公司,制定专项运营方案,指导各经济实体明确发展方向、规范内部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形成“专业化分工、协同化发展”的经营格局。压降“两金”防范风险。实施“存量去化、增量严控、结构优化、法治护航”专项工程,2021至2024年“两金”总量净压降2628.66万元,占流动资产比重下降2%以上;三年以上账龄应收账款降幅达45%,内部关联应收账款减少1600多万元,资金周转效率显著提升,经营风险有效降低。盘活资产回笼资金。有序处置9项闲置设备,完成物流园土地收储,推进氢能源公司注销清算,有效盘活低效无效资产,为企业经营发展注入稳定现金流。全链降本提升效益。从前端合同签订到后端包装工艺全流程挖潜,通过优化采购结构、盘活库存物料、改进包装方式等举措,持续降低生产与运营成本,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成本精细化管理,有效拓宽企业盈利边界。
站在“十四五”圆满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改革创新中积蓄势能、在市场开拓中抢占先机、在科技研发中突破瓶颈、在生产运营中提质增效,全面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面向新征程,公司将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强化高质量党建领航作用,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和集团发展战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更大魄力推进改革攻坚,以更强担当服务发展大局,奋力谱写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崭新篇章。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19号用户名:
登陆密码:
验证码:
